微信扫一扫
高房价如何让一个大城市衰退
去年9月15日,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写文章力挺深圳高房价,并说,“纵观世界一些著名城市,还没有出现哪个城市是因为高房价而衰落的”。这种观点真是惊呆了我这一介草民。咱们看看几个现成的例子。
早在上世纪90年代,香港的有识之士已经为房价飙涨表示出相当的忧虑。
据陈美华版的《李嘉诚传》第344页记载,香港租金昂贵,不仅香港人士苦不堪言,外商更是怨声载道。香港美国商会主席马畋[tián]指出:香港的高租金,使不少美商盈利微薄甚至无利可图,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。德国西门子集团总裁葛廷嘉考察香港后向报界发表建议:“香港租金水平应在某一水平上停顿下来,否则不仅令一些海外企业望而却步,亦将影响外商在港公司的未来扩展计划。”
一些财经界学者说:“由于各种因素,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。香港经济是外向型经济,真正为香港赚来外汇,积累财富的主要是贸易、航运、工业等等。地产商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上,获利最大,并且大得离谱。”
“世界上,没有哪个地方,像香港这样最富的阶级几乎全集中在地产界。过去香港也不是如此,大富豪分散在贸易、零售、航运、金融、地产、工业等行业。现在其他行业的富豪逐步在富豪榜上被挤下去——除非他们抱住了地产。这种现象,实际上是香港经济衰退的前兆。”
早在上世纪90年代,香港的财经界学者就做出了如此准确的预言:“这种现象,实际上是香港经济衰退的前兆。”这绝不是马后炮,而是白纸黑字的写在当时出版的图书上的。
那么,香港衰退了吗?我们只要百度一下,近年来香港底层民众发起的大量抗议活动,就可见一斑了。2016年以来,甚至部分抗议活动演化成了骚乱。有些内地网友说,少数香港民众不感恩。如果内地游客带去的收入,都进了地产商的腰包(通过商场、酒店租金等),底层民众如何感恩?
高房价如何让一个大城市衰退的?我们简单以香港影视文化为例说一下。曾几何时,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,香港电影的影响力是世界级的。那个时候李嘉诚等地产界大家族还没有崛起。邵逸夫等文化名流大名鼎鼎,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。那个时候年轻演员赚了钱,更多的是成立影视公司,把资本又投入进去。只有资本源源不断的进入,这个行业才可能不断吸引人才,保持生机勃勃。香港地产界四大家族崛起之后,你会发现演员们的钱多去投资豪宅了。
随便搜索一下权威网站的新闻标题:《周星驰炒房赚20亿:为何明星赚钱这么容易》、《刘嘉玲豪宅内景曝光 两夫妻都是炒楼高手》、《关之琳:炒楼狂赚1亿多》、《关咏荷被曝靠炒楼赚两千万 网友:贤惠还懂投资》……今年春节期间,汪明荃更是在微博上秀出自家价值6000万的豪宅。

最狠的当属艳星叶玉卿,她说:“老公曾想过要成为亿万富豪,我们一直想有一百间大厦,现在有五十几幢大厦,已实现一半的目标,我们很满足,身家够吃几辈子。”
当明星们都去炒楼了,把演戏赚的钱都砸进楼市了,影视业能不衰落吗?
我们再来看看富豪的投资方向。李嘉诚商业王国的大内总管霍建宁的一大嗜好是购买豪宅。他曾于1992年以1650万港元买入舂角道64号地皮,兴建成一座貌似古堡的576平方米大宅。至2006年,霍建宁又以3.5亿港元天价购买深水湾道37号豪宅,轰动全港。这所亿元大宅的外墙米黄,矗立于山坡上,能鸟瞰整个南区海景及深水湾高尔夫球场,极具气势,因此被称为“港版凡尔赛宫”。
真别怪霍建宁赚了钱拼命买房,因为在香港除了买房实在没啥可干的。连富豪都是除了买豪宅没啥可干的,买不起房的底层民众还能干啥?
另外一个更加残酷的例子就是东京,曾经被传“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”的日本首都,在1992年房价涨到顶峰崩盘后,已经领导着日本衰退了20多年。当年东京楼市的疯狂程度,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下相关的书籍。
(本文为网友“双刀火鸡”个人观点,不代表大粤网立场)
-
下一条:广州房贷利率首套房普遍8.5折
自定义HTML广告位